校园动态
我的大学 | 关于“戏影”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1年03月25日 23:10      点击:


广州大学写剧演戏“牛班”

一年揽奖十多个

被各大媒体平台轮番报道

2E0BB

▲ 南方都市周刊报道


他们到底是怎么“合成”国奖?

源于热爱 却绝不止于热爱




戏剧与影视学方向

17级本科生

蔡嘉洋

+ + + +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曾作为访学团成员赴北京大学参加访学,微电影剧本《命运的漩涡》获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优秀奖;统筹并主演话剧《好好活着》获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统筹并排演诗朗诵《致抗疫一线的无名英雄》获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编剧话剧《灵魂》获第十五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八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戏剧追求奖”。


“把自己写的作品影视化或者戏剧化 

 其实一直都是我的梦想”


能够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蔡嘉洋从小就喜欢创作,小学写出来的作品常被同学传阅或者搬上学校的舞台。“因为热爱,所以选择”,蔡嘉洋在经过认真的考虑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戏剧与影视学方向。


“希望未来能够做一名作家或者编剧,以后能够在电视机前看到自己的作品。不过要做到这些,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愿意,也会坚持!”正如蔡嘉洋所说,他也一直在学习,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蔡嘉洋把作为人文学院专业实习的千字文训练当成一次又一次历练的机会,用心完成每一次的创作。而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点滴,作为一个创作者,他细心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带着观察发现的思维感受生活。


▲ 蔡嘉洋编剧话剧《灵魂》获第十五届

广州市大学生戏剧节“戏剧追求奖” 


“每个生命都是 

 值得关注,值得探讨的”


蔡嘉洋的创作理念是聚焦生命,关注个体,“每个生命不管是杰出还是平凡,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探讨的。”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小说创作,蔡嘉洋始终坚持着关注个体的人文关怀和意蕴表达。


蔡嘉洋在多个剧组担任不同的角色,当问及如何处理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时,蔡嘉洋表示“这与我的创作理念是一致的,需要去尊重每一个个体。剧组里的每一位演职人员,虽然说有的台前有的幕后,但是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需要关注和尊重每一位演职人员,发挥每一位演职人员的潜能和积极性,当然也希望这个共同努力的过程会成为大家一段宝贵的回忆。”


▲ 编剧蔡嘉洋(右二)与

《灵魂》参演人员接受评委点评 


“是广大让我在这四年里 

 既学到了很多知识 

 又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历”


蔡嘉洋在完成《灵魂》的创作后,将剧本发给剧本写作基础课的任课老师喻彬教授看,“老师很认真地跟我探讨有关《灵魂》这个剧本的剧情、人物表达、思想等,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而戏剧与影视方向课程的完整架构和实践机会也让蔡嘉洋受益匪浅,“专业课程设置的联动,丰富的比赛,到拍摄基地参观学习等,这些都能系统有效地培养更多戏剧影视人才。”而一个作品从创作到展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戏剧影视系的老师们以及学院团委的老师们在提供指导与支持台前幕后保障方面都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蔡嘉洋表示,他一直很赞同广大的人才培养方案,“我觉得我在广大这四年,就是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临近毕业回首会发现,我真的做到了许多我想做的事情。”对于班级的同学,他也充满了感激,“很幸运能遇到175班的小伙伴,他们身上的很多闪光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大家就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中一起努力。”




戏剧与影视学方向

17级本科生

何颖贤

+ + + +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广州大学生科院话剧组组长,微电影剧本《风暴》获得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优秀奖;创作的话剧剧本《风暴》获得第十五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八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综合表现力演出奖。



“始于缘分,终于热爱”


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所有机会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换回来的。何颖贤经过大一一年在生科院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对接下来的要学的动物学等课程并不感兴趣,毅然做出转专业的决定,最终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同时保留了生科院戏剧组组长一职。后来通过分析自己的喜好,选择了一个她认为比较“有趣”的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在对戏影比较系统的学习之后,何颖贤表示,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专业,戏影文化十分丰富,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每一次的创作都需要了解很多相关的知识,每个人物的语气台词动作都要符合他们的形象,每个剧情设计都要有其合理性。“学习之后觉得自己无知,而越无知越要学。”在学习戏影这条道路上,何颖贤不断地坚定自己的想法,潜心创作,已然成为了“戏影人”的一个表率。


  ▲ 何颖贤出演体验 


“我与老师算是亦师亦友 

 较为平等的一个关系吧”


喻彬老师的《剧本写作基础》课程对何颖贤的影响极大,她表示,喻彬老师本身是一个创作者,他写过许多优秀的电影剧本和各类题材的小说,因此他会有一些比较实用的写作心得分享给我们。何颖贤笑谈,她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她所创作的剧本《风暴》就是在喻彬老师课堂上的点评与指导下,被打磨成了一件“玉器”,而后在各个大赛中斩获佳绩。“我和喻彬老师通常会线上交流,第一种情况是我有疑问,我会去找老师解答,第二种呢,是我在课堂上听到一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观点,我就会表达我自己。”


▲ 何颖贤戏剧表演体验 


“我要给自己找到定位”


何颖贤提到,她表示自己本身也不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创作者,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一次,广大话剧团想把她创作的一个剧本搬上舞台,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几个主角围在一起打麻将,但实际上,这在舞台上是不妥的。因为通常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是比较夸张的,有张力的,而打麻将这种动作幅度比较小,表情也难以让观众看清楚。何颖贤说:“当时的困难的来源是自己缺乏对舞台的深刻认识,缺乏实践性,而写作是自己脑海里有的,而没有边写边自己演一遍。像电影中,它可以出现细节,但在话剧舞台上,有些东西就是不允许实现的。这也算我的一个新的体会吧。”何颖贤扎实的专业功底,也是来源于这样日常一点一滴的思考和积累。


在问及最有意义的时刻时,何颖贤表示,她通常不太注重话剧舞台呈现得如何,反而她觉得前期准备是最重要的,“准备良久的话剧要开始呈现了,意味着自己已经是到达某个节点了,说明自己之前的努力能得到呈现了,这就是很好的一件事。”最后,她希望喜欢戏影的小伙伴都能保持热爱,希望学校能为本专业同学新增影视访学项目,让同学们了解更加成熟的影视创作过程。




戏剧与影视学系

20级研究生

娄雪晶

+ + + +

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微电影剧本《电的两端》获得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优秀奖。


“有魅力的人和事会一直吸引我”


考研择校时,娄雪晶看重的是师资力量。她记得在看人文学院的官网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性化。谈到她的导师张颖,娄雪晶直言,如此优秀又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怎么会让人不喜欢。而对于她的专业,娄雪晶在本科时期读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但学的内容比较宽泛,她想进一步去学习深究,最终选择了继续读研。


“学术研究本来就不是一家之言”


研究是做学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而深入的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探索,过程可能会乏闷,有时与伙伴意见不合还会产生分歧。对此,娄雪晶并不觉得是个难题,“不同的观点碰撞很有意思,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讨论角度”,这是她觉得有趣的地方。因为娄雪晶的专业知识扎实,所以每次的学术碰撞,都是她提升能力的一次机会。娄雪晶现在做的社区戏剧,就是学术研究的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娄雪晶走进了一些社区,看到更多人为戏剧实践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也引发她更多的思考,“什么是社区?社区戏剧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对文化重建的作用如何?”娄雪晶表示,有机会能把社区戏剧带自己的家乡,是她目前想做的事。


 ▲ 娄雪晶微电影剧本《电的两端》获得

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优秀奖 


“讲好的故事会被承认”


谈到获奖的剧本,娄雪晶坦言创作灵感是来源于一个社会新闻——有一个男子爬电线杆,消防人员为了救援断了附近的电,但没想到周边有一位居民是依靠电来制氧维系生命的。剧本受到生命天平两端对比的启发,剧本定位为文艺片。这是2020年下半年《影视剧本创作》课的期末考查作业,教他们这门课的喻彬老师认可这个创意,并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细节设置提出了许多优化意见。最后喻彬老师推荐他们参加这次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这次获奖她打趣为“陪跑的惊喜”,也代表有人懂她讲的故事,还代表着剧本里面关心的失独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有人看见了。


虽然知道比赛时已快到报名截止时间了,但娄雪晶凭借专业素养,在短时间内把剧本完成,并在上交的最后一天提交了报名表和剧本。这都离不开“影视剧本创作”专业课的积累和训练,在上课时已经打磨了剧本的雏形,才能在半个月内完成构思与动笔。


最后,娄雪晶想对师弟师妹们说“有想法就去行动,否则脑海中再精彩的故事创意,没有表达出来就是空的。哪怕未来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要保持自己的热爱之心。”




戏剧与影视学系

20级研究生

毛沁怡

+ + + +

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微电影作品《关住的海》获得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最具潜力奖。


“戏剧初心一直同行”


就读本科时毛沁怡已对广州一见钟情,于是在考研择校时,选择了广大的戏影专业。她对西方戏剧充满兴趣,特别是古希腊戏剧,所以在确定考研方向时把戏剧作为了重心。毛沁怡表示,对所有的课程都非常喜欢,其中王凤霞老师的《戏剧学导论》让她能更主动地思考问题,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最有意义的一个课外实践,则是与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写一篇关于话剧《广陵绝》的对谈稿,她笑言,一起思考,一起头脑风暴,深夜时候也在讨论,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 毛沁怡学习笔记


“好好学,好好玩”


对于比赛结果,毛沁怡坦言是很意外的,因为她是在教他们《影视剧本创作》课的喻彬老师的推荐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赛。谈到创作灵感,她直言灵感起于兴趣,来于生活,就如这次的获奖作品,是以海关为题材,也是因为毛沁怡本人对“海关”这一职业的兴趣,和自己经常往返于港澳两地的经历而创作出来的。


“灵感总是在深夜”毛沁怡打趣道,她试过半夜灵光一现想到一个点,然后连忙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每次创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构思到动笔到完成,毛沁怡最享受的瞬间则是写作的时刻,她会一口气坐在电脑前好几个小时,也佩服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创作这么久。但每个作品的出现,并不会一蹴而就。从创作谈起,毛沁怡认为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好好玩是非常重要的,她的秘诀就是“效率第一”,一旦创作遭遇瓶颈,她也会停下来放松一会,期间不去想学习的事情,让大脑完全放松之后再去创作。对她而言,每一个被创作出来的剧本都或多或少值得去学习,而且平时生活的积累也要看重,积累多了在创作时才有相应的素材可供选择。


“与时俱进,并保留最初本质”


毛沁怡有继续读博的想法,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她想当一名大学老师,就像她的导师一样,因为课堂上大家集思广益的场面让她非常享受。而对专业的憧憬,她直言,希望戏剧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能够与时俱进,并保留着戏剧最初的本质。



他们带着心中的热爱

勇敢向前奔跑

 一路上 离不开名师的指引 



14F41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特聘教授

喻彬

+ + + +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有《电影编剧艺术》《新媒体写作教程》等专著十二部,带领学生创作的戏剧、影视作品获得国际、国内奖二十余项。2020年被评为人文学院“立德树人”先进个人奖。


“教书先生教书育人 

 以‘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为天职”


在《剧本写作》教学中,喻彬老师常常会从学生的剧本作业里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故事或主题,它们就像未曾雕琢的璞玉,需要引领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成为一件可以示人、悦人甚至励人的艺术品。“每当我指导学生创作一部作品,将其搬上舞台或参加相关赛事获了奖,我就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快慰。就像农人面对自己辛勤培植的一株幼苗终于结出了一颗果实。”喻彬老师说。


10259

▲ 编剧喻彬和导演孙砚娥老师在给参演学生说戏 


“‘持续的输出’是一个教师的宿命”


喻彬老师作为一个创作者,本身就饱含着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在他的教学之余,还进行各种题材的小说创作、电影剧本创作以及油画创作等,备受学生爱戴与尊敬。在面对“如何平衡自身的创作热情和教学热情”这个问题时,他直言:“热情,是一种有温度的情感”,并且巧用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来回答这个问题,发人深省。


喻彬老师说:“‘持续的输出’需要有‘持续的热情’。作为老师,就要有蜡烛的奉献精神,就要有坚守的定力,就要有成全学子的信念。否则,就不要做教书匠过着浓墨淡汤的日子。五年前我带领汉语134班的学生创作纪录片《生命的秘笈》获得国际奖,直到今天我还在继续‘输出’。去年寒假,我指导了7个学生小组创作团中央主办的“挑战杯”大赛作品,参赛作品以视频和调查报告两部分组成。其中6个小组的作品入围学校评比,3个小组的作品被学校推荐进入省赛。面对小小的收获给学生带来的激励,我感到十分欣慰。”喻彬老师一直作为一个输出者,言传身教,默默地耕耘着属于他们的桃李天下。


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由于参赛同学先先后后收到奖证,获奖同学不限于新闻媒体报道的三位同学。其中汉语182班的张柳清同学的微电影剧本《疫见》获得二等奖;汉语181班王炜瑜同学的微电影剧本《正和村谜案》获得三等奖。


DA3C

▲ 王炜瑜同学的奖证


27A0C

▲ 由喻彬老师担任编剧的话剧合影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 

 戏剧与影视专业是个香饽饽”


“纸质媒体的日渐式微,视频化阅读成了大众阅读的主流趋向。然而,剧本是一剧之本。影像作品的第一个生产环节就是创作剧本,大到电视连续剧,小到短视频无一例外。所以,”编剧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喻彬老师说,“随着自媒体的普泛化,数字化的舞台艺术也需要戏剧编剧写好脚本才能拍成视频,再通过互联网平台呈献给受众。”


喻彬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因此,他在给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时候,常常会延展到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使作品更契合人性、直指人心,更具主题高度和思想深度。最后,喻彬老师表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前景可观!”



这群戏影牛人

心有理想 心怀热爱

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系统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方略

让他们的每一步走得更远


在这里 你亦可以勇敢地逐梦

 合成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科普高招生电话:020-39366232    EMAIL:zhaosb@gzhu.edu.cn
招聘联系电话:020-39366235(招聘信息发布、宣讲会安排)   EMAIL:gdjy@gzhu.edu.cn 或 642821608@qq.com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招生就业处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您是第   个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