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湾区三十载 砥砺奋进新征程
时间:2024年12月05日 09:03      点击:

11月30日,我校大学城校区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氛围,新闻与传播学院庆祝建院20周年暨新闻传播本科教育30周年系列活动及第二届湾区传播论坛在此举行。学院师生、历届校友以及关心和支持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追忆往昔成就,展望未来发展蓝图。

(院庆与会嘉宾合影)

冬日的广州阳光明媚,天朗气清。上午8时30分,庆祝大会在图书馆附楼五楼报告厅举行。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邹军教授主持大会。

(邹军主持庆祝大会)

党委书记欧阳谦在致辞中代表广州大学全体师生向新闻与传播学院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心系广州大学发展、支持学校以及学院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个单位、各位校友同仁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谢指出,在过去三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坚持“三个服务”——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服务于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建设、服务于传媒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秉持在主流中错位发展,交叉中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在培养一批具有全媒体能力、粤语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的传播人才,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围绕“湾区传播”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校党委书记欧阳谦致辞)

校党委书记欧阳谦在致辞中指出,历经一代又一代广大新传人的不懈努力,学院“部校共建”不断走深走实,形成了“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良性局面。学院师资力量持续增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稳步提升,人才培养卓有成效,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博士点的突破,构架起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欧阳谦对学院发展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切合数字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二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加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要深化推进部校共建高水平新闻传播学院,聚焦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完善育人体系,打造立足湾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闻传播学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在大会致辞。张涛甫表示,近30年是中国传媒生态乃至全球舆论生态传播格局的剧烈变革期。新世纪以来的20年,得益于华南和大湾区特殊地域优势,依托于学校和学院的战略设计与布局,在一代又一代广大新传人的辛劳奋斗下,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抢抓时代机遇,成为新闻传播学科里快速崛起、快步前行的新闻教育机构强调,30年是一个新起点。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成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院是一个重要发展节点。与此同时,在新技术驱动的严峻任务和挑战下,新闻传播学科必须保持飞翔的姿势,与时代赛跑,与自己赛跑。最后,他向学院表达了良好祝愿,无论是20周年还是30周年,都正当青春,正是逐浪而行、追逐梦想的最好季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致辞)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将学院近些年的发展概括为四个关键词:一为务实。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认真踏实、勤劳工作,而这种精神也在代代传承。二为特色。学院的学科发展定位从早期广播电视学到粤语播音主持,再到近年“湾区传播”,逐渐形成了在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发展方面的显著优势。三为开放。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为学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土壤;与广东省内新闻学院之间的相互合作、行业间的密切交流甚至海外合作,都体现了学院开放的胸怀和气质。四为包容。严三九回忆曾经在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的时光,学院内部和谐团结、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至今令他难忘,这些都对学院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致辞)

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全体师生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他以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引入,借此回首往昔、展望未来,指出学院的发展所映射的人间情感在时光中流动、并代代相传,令人动容。田秋生指出,今天学院的发展已驶上快车道,专业建设踏上新台阶。学院已经成为湾区传播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服务湾区的深度和广度中逐渐具有不可替代性展望未来,田秋生强调,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回答时代之问。对此他提出三点思考:第一,在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方面,学院始终要坚持“三个服务”。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完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验收,形成适应数智时代的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全媒体能力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质量湾区传播人才。科学研究要围绕湾区建设的传播问题,持续产出一批高水平代表性成果。第三,学院的整体目标是:力争经过下一阶段的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新闻学院。

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致辞)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彭华新教授在致辞中深情地回忆了曾在学院就读的大学生活,表达了对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及学院老师的不舍和怀念。彭华新表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习经历对他个人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深远的作用与影响,并具体阐述了自己在学院的成长与收获:一是培养了许多兴趣爱好和良好习惯;二是在课程中学到了许多专业技能,并埋下了新闻理想与学术理想的种子;三是在学术的道路上得到了学院众多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最后,他对学院取得的显著成果、培养出大批优秀学生感到自豪,表示自己愿尽其所能,全力支持学院发展,并祝福学院发展蒸蒸日上,大有所为。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彭华新致辞)

大会举行了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教育文献数字化工程启动仪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赵均、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代表双方在协议文本上签字。

(赵均与田秋生出席签约仪式)

庆祝大会结束后,全体与会嘉宾前往图书馆广场合影留念,庆祝大会在温馨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上午10时20分,各专业校友座谈会及班级聚会陆续上演。校友们在教室或会议室里重逢昔日同窗,共叙师生情谊。座谈会伊始,校友们依次介绍自身近况,继而共同回顾大学时光,于欢声笑语中畅叙旧情,并诚挚地表达了对学院和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他们表示,专业是职业的底色,正是坚持、热爱和新闻理想支撑着他们在各行各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老师们纷纷分享自己教书育人生涯的难忘回忆,表达自己看到同学们的激动心情,对毕业生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可喜成绩深感自豪,对学院的育人成果感到骄傲。会场气氛热烈且温馨,师生情感人至深。

(各专业师生在校友座谈会上交流)

当日下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

大会听取了校友分会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王仔越、张译心宣读了校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建议名单。全体与会校友表决通过了校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建议名单。

新当选的执行会长王漫琪致辞中表示,很荣幸并感谢大家的信任,同时也表示自己将与校友会齐心协力,一同做好本职工作,为校友服务。他提到自己毕业二十年的体会,感谢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他拥有了持续在新闻一线奔跑的专业素养、求真求实的基本要求和对专业不懈追求的动力。他祝愿学院能在如今新的环境中继续保持求真务实的底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传播的相关工作中弘扬新闻与传播精神。最后,他对学院的栽培及理事会人员的信任表达了衷心感谢,并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与大家一起团结一致、聚力向上。

新任校友分会执行会长王漫琪致辞)

新当选的会长田秋生致辞指出,在座的每一位校友都是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的作品,并对参加此次活动的校友们表达了衷心感谢。广州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起源于1993年招生的新闻出版专科班,1994年开始新闻传播本科教育,真诚欢迎1993级的校友们回校看看。田秋生会长详细介绍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阶段及现状,包括取得的学术成就、师资队伍的扩大、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获批、人才培养的成果以及在数字技术导致的行业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下,学院面临的人才培养转型等挑战。最后,他表达了对未来人才培养转型的期待,希望校友能给予学院更多的支持,用自己的方式回馈母校,共同促进学院的发展。

新任校友分会会长田秋生致辞)

会上,广州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卢捷致辞卢捷部长向出席这次大会的所有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院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表达衷心感谢。她指出,广州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校友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广州大学校友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省市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卢捷部长回望自己在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难忘的经历,并强调了学院一路以来日益完善的学科发展、不断增厚的师资力量及教学科研成果。最后她真心感谢每位校友大爱无私的奉献,并希望他们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更多的可能性里进行新的创造、新的链接、新的赋能,帮助学院更好地向前发展,获得更辉煌的成就。

我校党委统战部部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卢捷致辞)

下午15时,第二届理事会成功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就理事会成员在统筹联络、协调校友、支持学院发展中的作用,凝聚校友间的共识,建立畅通完整的沟通渠道,搭建校友智库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由田秋生会长主持。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举行)

作为院庆系列活动,学院于当日10时举办了第二届湾区传播论坛。此次论坛汇聚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湾区传播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田秋生教授主持上午的主旨演讲环节。

(第二届湾区传播论坛专家学者合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唐绪军发表题为《何以助力“湾区传播”》的主旨演讲。他围绕“如何培养优秀的湾区传播者”这一核心议题,分别从全球视野、掌握技术、甘于追求真相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唐绪军从整体与局部的视角入手,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的必要性,指出新闻传播学科需处理好“民族性与全球性”“时代性与一般性”两对关系。此外,新闻传播面临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强调了新媒体时代下专业新闻工作者维护信息公信力的重要性。最后,他分析了新闻传播“求真”的本质与历史发展,并解读了马克思的新闻思想,强调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

(唐绪军作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发表题为《国际传播新格局中的认知传播战略博弈》的主旨演讲。张涛甫指出,传播格局是国际政治和权力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权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角逐和合作。他讨论了国际传播的新格局及其对权力格局的影响,强调了技术发展对传播格局的改变,以及各国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对认知传播战略的博弈。张涛甫指出,在国际传播新格局的认知战略博弈中,我们需要把握好包括话语、传播体系、敏捷应变能力、整合传播能力与技术基础设施在内的国际传播要件,有别于西方的话语体系,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涛甫作主旨演讲)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发表题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逻辑与实践进路》的主旨演讲。强月新指出,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业平台化面临着用户困境和媒体困境。而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体现出政策驱动、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的过程。在媒体融合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展现出平台化和智能化的显著进展,这也得益于政策驱动、内容价值引领、平台化经济逻辑以及智能化技术逻辑的共同作用。强月新表示,如今的新型主流媒体在政治、市场和技术的逻辑下,能够有效推进社会治理、内容价值引领、平台化经济以及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与平台经济的融合也带来了用户自由度限制和媒体生产分化等挑战。强月新认为,为应对这些挑战,新型主流媒体正致力于用智能化的技术逻辑推动新闻生产的再造、自主可控平台的打造和新闻生产的智能化改造,并提高新闻从业者的技能,增强竞争力和适应性。

(强月新作主旨演讲)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发表题为《理解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的主旨演讲。单波指出了文化是认同的传播实践、文化的边界是流动的,阐述了传播人类学家的跨文化思维,北美历史学派、语言人类学家的跨文化思维,论述了在文化与传播的同构过程中间所呈现的人类传播实践是“天地人我”的传播实践,并对跨文化传播的辩证思维、文化适应性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单波讨论了文化交流与文化适应的议题,阐述了主体间交往、语言间交流和文化间权力支配关系的反思,特别是在中国话语背景下的文明互鉴和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恢复文化间的竞争性和互惠性。

(单波作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蒋建国教授发表题为《晚清广州的新闻传播状况》的主旨演讲。蒋建国指出,鸦片战争前,广州地区是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引领者,在当时引领了跨文化传播的新潮流,从而使广州成为国际信息的传播港。1840年以后,新闻中心转移至上海,广州地区的新闻传媒事业便更趋向于协同者的角色。到了1870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角逐渐形成了新的生产空间,由此地区所组成的新闻事业网络愈发明显。蒋建国还结合实例说明了交通网络体系对报刊的发行和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蒋建国作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孙玮教授发表题为《远程信息社会展望:基于生成式AI界面的城市传播》的主旨演讲。首先,孙玮抛出“生成式AI与远程信息社会”的引子,以“界面”作为认知视角,强调了当前社会与科技的共生关系。随后,她引述了“远程信息社会”的概念,指出线下的远程信息社会通过数字技术,将会形成话语媒介和对话媒介的平衡。孙玮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的使用会造成“去人性化”的状况,但我们需要探寻利用有生命的机器来创造新的接口、新的人性状态,而生成式AI被视作实现这一愿景的工具。此孙玮以上海的党群服务中心及其一系列的便民装置为例,指出通过个性化技术增强个体交互,将会重塑城市文明与技术界面的认知,在媒介的接近性与新的状态下,自然语言的交互能够推动非专业人士参与界面软件的编程,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可参与性。

(孙玮作主旨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发表题为《文本对网络空间的建构》的主旨演讲。隋岩以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西关街区以及具有北京特色的四合院这一类比引入,指出“空间”的概念涵盖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双重维度,既是先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自然产物,也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随后,隋岩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形成了新的空间形态,而文本就是互联网空间主要的建构物。隋岩指出,网民生产的文本具有物质性、离身性、永恒性与独立性。互联网空间的特性不仅体现在文本间的相互连接,还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文本在此空间中不仅构建了网络环境,也凸显了个体的独立性,挑战了传统现实社会的界限,也展示了人类社会实践的再生性和复杂性。

(隋岩作视频主旨演讲)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涛教授对上述主旨演讲发表点评,指出各位教授的发言都为新闻传播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新的视角,与会学者的发言都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视角,包括跨文化传播、湾区传播、空间性研究等。他肯定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能够应用于新闻与传播实践,满足国家重大场景和事业发展需求。最后,他对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提的湾区传播研究表达了认同和期待,对与会学者表达谢意。

(刘涛作为与谈人发表评论)

下午的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在三个分论坛上展开研讨。

分论坛一围绕“湾区传媒发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朱鸿军主持严三九教授作了题为《算法正义研究》的报告。他介绍了媒介算法正义的内涵,从“功利”正义和“分配”正义两个维度分析媒介算法正义的场域偏向,同时指明了这一前沿技术面临的现实伦理困境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教授作了题为《水的象征:湾区传播的文化想象》的报告。他从水的意象展开,展示了湾区特色,并将湾区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相结合,分析了湾区传播的优势。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马锋教授作了题为《区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报告。他以分享读书笔记的方式,围绕“作为方法”理论,辨析区域与整体的关系,强调关注主体性形塑。他认为,从作为“对象”发展到作为“方法”的区域呼唤构建一种对话主义的文化立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学波教授作了题为《推进湾区融合出版专业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他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推进湾区融合出版专业发展的优势和可行性,并展示华南师范大学在该领域的建设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颖教授作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形象构建研究——基于1663篇国际新闻报道的文本挖掘实证分析》的报告。她基于1663篇国际新闻报道的文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形象构建进行分析、研究。此外,她还在研究成果中对潜在形象构建展开分析,对湾区形象对外传播策略提出建议。学院李鲤教授黎藜教授苏凡博副教授朱雅婧老师也先后作了报告。曾丽红教授发表了评论意见。

分论坛二集中探讨了“传播与湾区协同发展”的问题该论坛由学院朴文玲老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作《媒介和文明:重访芒福德》报告。他以“姿态”为主线,介绍了各学者对“姿态”的研究和理解,探讨了姿态的多重含义与三个分类,强调了姿态的重要性及其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姜华作《试论新闻世界的内涵、价值构造与延展》报告。他从时空角度说明新闻世界的价值构造与时效性,并指出新闻世界奠基于生活世界。如果没有事物和实事,新闻世界构建的意义便无根基。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教授作《粤港澳大湾区形象传播初探:基于搜索引擎的比较》报告。她对比了百度指数和Google trend数据的大数据结果,讨论了大湾区形象传播态势议题,分析了大湾区在多地的话题热度趋势及讨论范围分类等情况。学院郭建斌教授王玲宁教授章玉萍副教授董开栋副教授李彦副教授也先后作了报告。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张晓锋教授、学院郭建斌教授先后发表了评论意见。

分论坛三主题为“视听传播与湾区文化国际传播”。由学院副院长夏清泉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作题为《以跨媒体思维讲好中国故事》的报告。他阐述了国际关系和全球舆论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黑客帝国》的媒体矩阵为例介绍了跨媒体叙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支庭荣教授作题为《岭南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他列举了法国重视民族文化维护的例子,阐述了我们在进行岭南文化国际传播的时候采取弱传播的方式,能更好地融入海外的话语体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项裕荣教授作题为《经典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细节”的民族志功能一一从霍加特与德赛托的文化研究范式谈起》的报告。他认为文学与影视作品拥有超越时空的民族志特色,在当代进行创新性的诠释,能作为推动国际化交流的一个中介。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院长肖灵教授作题为《媒介伦理学视域下生成式AI新闻探析》的报告。他阐述了生成式AI新闻伦理失范风险的具体表现和应对生成式AI新闻伦理失范的治理对策。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院长陈映教授作题为《游戏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电子游戏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的报告。她提出电子游戏在国际传播中三大价值:电子游戏是一种新的社会基础设施,数字文化出海与软实力构建,电子游戏作为文化软实力工具的意义建构路径。学院尹杭老师蔡杰老师彭雨晴副教授也先后作了报告,最后由学院副院长张爱凤教授作总结发言。此次分论坛表现出视角多元的学术碰撞,丰富了视听传播与湾区文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空间。论坛最后,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作总结发言。

当晚19时50分,广州塔亮灯,为广州大学新闻传播教育30周年送上祝福。

(广州塔为广大新传送上祝福)

逐梦湾区三十载,砥砺奋进新征程。本次新闻与传播学院庆祝建院20周年暨新闻传播本科教育30周年活动在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携手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共同书写新闻传播教育新篇章,为传播湾区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本科普高招生电话:020-39366232    EMAIL:zhaosb@gzhu.edu.cn
招聘联系电话:020-39366235(招聘信息发布、宣讲会安排)   EMAIL:gdjy@gzhu.edu.cn 或 642821608@qq.com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招生就业处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您是第   个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