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学生志趣为导向,本科实行土木工程大类招生。一年级平台课教育,二年级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三个方向开展专业教育。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海外知名高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芝加哥分校(UIC)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等)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签订了3+2本硕连读项目协议,学生在广州大学学习三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芝加哥分校(UIC)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学习两年,五年内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获得广州大学的学士学位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芝加哥分校(UIC)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的硕士学位。
一、土木工程
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广东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德才兼备,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工程素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与开发等工作,能够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中成为骨干的土木工程高素质技术或管理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理论力学Ⅰ、理论力学Ⅱ、材料力学、结构力学Ⅰ、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等。
4.专业特色: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建于1991年,2019年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中排名在前10%左右,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在2015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2017年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评“B+”,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并列全国第14位,广东省并列第1位,2018年成为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专业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特色专业,2015年通过第三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业评估认证。目前设有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和结构分析等5个专业方向。热爱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成绩优秀、有志于进一步深造学习的优秀学生将被选拔进入以周福霖院士命名的“福霖班”学习,该班旨在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工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
5.职业发展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的设计、数值仿真分析、施工与管理、监测与检测、造价编制等。近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可达100%,有80%左右的学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广东省建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公路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在内的设计企业;中国建筑集团、广东省交通集团、广东省建筑集团等在内的建筑工程企业;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恒大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广东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珠江工程监理公司等在内的监理企业;同时还有部分毕业生到国家机关单位、教育单位工作等等。同时每年均有一批应届毕业生考取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重点大学和其他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平均考研率在20%左右。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未来大规模土木工程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持续增大,对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随着超高层建筑工程、大型桥梁隧道工程、大型地下空间开发、高速铁路和山区高速公路等大型项目的增多,工程技术难度不断升级,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懂技术、会管理、适应性强、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目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广东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人际交往和独立工作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胜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施工管理、运营维护、工程咨询、建设监理、公共管理等工作,具有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水质工程学I、水质工程学II、水质工程学III等。
4.专业特色:广州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1987年,1991年招收本科生(广东省最早),2019年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首批7所高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之一,综合实力排名广东省第1,全国第12(184个本专业办学点);2003年获华南地区第一个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市政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是广东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唯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名牌专业和广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点。从广东省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本专业的人才在广东省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广东省紧缺专业,人才需求一直良好,在未来若干年内将继续是紧缺专业之一。
5.职业发展方向:主要就业去向为给水排水工程教育部门、科学研究部门以及政府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国家级、省市级、地市县等城市和地区的规划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建筑设计院、上百种工业行业设计院、水利设计院、农林设计院等)、建设施工部门(各级别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建筑公司、安装公司等)、水的运营部门(各大、中、小城市的水务集团、自来水公司及自来水厂、排水公司及污水处理厂、各种工业企业、农林水利服务机构)、各类外资、合资、民营水工业集团公司和房地产企业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相关技术或管理工作。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土建类学科较老的专业之一,在我国建筑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断适应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行业的服务对象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到水社会循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任务从主要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问题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同时我国对于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综合管廊的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也急需本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从过去和目前国家及广东省总体战略布局、发展趋势和政策来看,本专业也是全国和广东省的紧缺专业,人才需求一直看好,在未来若干年内将继续是紧缺专业之一,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100%。
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面向绿色、节能、健康、环保的建筑发展需求,培养符合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广东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胜任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制订、建筑设备设施系统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以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咨询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团队精神、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自动控制原理、空调工程、供热工程、通风工程、冷热源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测量、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等。
4.专业特色:本专业为一直为广州大学“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专业,在学校的扶持下,2019年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综合实力居华南地区第1,全国排名第11名(全国186所院校设置本专业);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并成为广州大学第一个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的专业,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攀峰类重点学科。研究基地“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实验室”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有“广东省新型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建筑热工与低碳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可持续城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应的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华南地区第一个本学科领域的硕士点,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于2006年、2011年、2016年三次通过本科教育评估。
5.职业发展方向:(1)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技术服务、市场营销;(2)建筑设备自动化及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3)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及检测。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工科专业之一,涉及的领域包括室内热湿环境调控(空气调节)、室内环境质量营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等,主要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热湿环境调控系统设计、施工、节能低碳运行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民用建筑领域,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会逐渐普及化,同时对建筑节能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国已经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此外,在通信数据机房、民航机场、高铁车站、地铁站厅都需要空调系统来保障运行。
在工业建筑领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显得更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等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室内空气温、湿度,需要设计更精密的空调系统,这也为本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建筑热湿环境调控系统运行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低碳运行十分重要,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控制也是本专业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