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珠水,羊城堂皇。广州大学,在此一方。当时钟走进2016,广州大学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姿持续惊艳着人们的目光。从2015年4月荣升“一本”院校至今,短短一年间,广州大学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三大学科群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与层次再创新高;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揭牌,投入亿元创业孵化基金支持100个学生创业团队;广州大学与海外高校共建的第三所孔子学院——伊朗马赞德兰大学孔子学院也即将诞生……
作为城市大学,“千年羊城、南国明珠”的发展环境与机遇赋予了广州大学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坚持“立足广州、融入广州、服务广州、贡献广州”的发展战略,至十二五末期,广州大学通过十五年建设,顺利完成整体迁入大学城、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走出了一条地方大学跨越式发展之路,发展成效有目共睹,社会声誉与日俱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合并组建以来跨越式发展的成就与积淀,全面对接十三五期间广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规划,广州大学誓以如椽巨笔描绘“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的美好蓝图;誓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翘楚,提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质高等教育作为终身使命。
积淀篇——高等教育后起之秀实至名归
廿一新纪,诸校合并,广大归一,欣然跃进。从2000年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西院等四校合并,正式组建新广州大学到2006年广州大学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获评优秀到2015年广州大学全面跃升一本,十余年间,广州大学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办学水平与成效、社会影响与美誉度以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攀升。
教学立校、科研兴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州大学不仅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更精心营造了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这里有与国家领导人共同切磋“五点共圆”原理的张景中院士;有作为国务院专家组成员积极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及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周福霖院士;有深入数理,游刃维动力系统之间的郭柏灵院士;有“中国人权法学第一人”李步云教授;有执中国密码学会牛耳的裴定一教授;更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省市级创新团队等人才团队和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可谓名家大师云集。整体搬迁大学城以来,广州大学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要项目;拥有了一批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及特色方向,包括土木工程和数学2个省级一级攀峰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文学、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等8个省级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学3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并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人才强校、服务荣校——近年来,广大学子在各种竞技舞台上脱颖而出。“挑战杯”共获得全国奖项49项,省级奖项232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美国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一等奖比比皆是;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陆兆禧是广大杰出校友,还有广州亚运会上独领风骚的志愿者团体、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邱燕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承担各级各类社会服务项目5200多项,到校经费累计超过10亿元,服务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内21个地级市。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广州大学先后与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分别共建了孔子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以及瑞典林雪平大学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云山苍苍兮,广大已成!2013年,广州大学全面实现外省市一本招生;2014年,广大在省内20多个专业一本招生;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发文,同意广州大学列入本科招生第一批次录取高校。在令人惊叹的“三级跳”背后,贯穿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凸显了广州大学厚重的发展成就,增量大、增速快的特点令广州大学足以担当华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后起之秀。
机遇篇——高水平大学利剑出鞘宏图在握
昂首迈入十三五,广州大学迎来了高等教育发展繁荣的空前良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再领风气之先,提出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为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这一备受瞩目的“高水平大学”计划为广州大学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启了广州大学全面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深度融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新阶段。2016年以来,广州大学先后与珠江电影集团、广州市工商联、中青旅(广东)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验证了“全面对接、深度融入”正成为全校上下强有力的共识和动力。
作为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市属高校,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在推动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广州市及广东省产业升级转型、广州市及广东省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贡献新作为,既是广州大学在新时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广州大学实现自身新的跨越式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内在需求。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调研时对广州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成绩给以高度评价;2015年,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分别来校调研,指导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当前,“积极服务广州地区高校建设,全力支持广州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提升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经写入广州市十三五规划,针对广州大学等两所特定市属高校的《广州市建设高水平大学实施意见》也将出台。在省市领导、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爱下,广大人克难求进、奋发有为,立志一步步将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宏图化为现实。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以及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广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具体要求,广州大学制订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6-2020)》,顺利通过了专家论证。在校园的硬件环境提升方面,广州大学未来三年内要完成投入达1.2亿元的大学城校区改造,并完成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包括宿舍、教室、实验室等15栋新大楼的建造。在学科布局方面,要力争土木工程学科在减震防灾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数学学科在生物数学和信息安全等交叉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统计学学科在金融与应用经济学领域做大做强;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为广州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提供支撑;人文社会学科着重在岭南文化传承和创新、人权法学与珠江三角洲社会治理法治化等领域形成特色;天文学等基础学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此外,还将在智能装备与器械、智能信息处理、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依据建设方案,2017年,广大要新增国际合作研究平台3-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20-25个,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0%,长期在校任教国外高水平专家数量,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在校学生比例要达到20%。到2020年,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层次和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化办学实力全面提升,形成土木工程等若干个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学科和学科群,工程学、社会科学总论等学科进入 ESI世界排名前1%。届时,广州大学将成为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使命篇——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翘楚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是广州市十三五期间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的目标理念。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学领域在高度分化的同时趋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广大学子走向社会,以出色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近五年年均初次就业率达94.58%,居全省高校前列。在校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也得以显著提升,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广大学子赢得全国奖项8项、省级奖项50项。其中,超级课程表、口袋兼职的研发团队分别获得数千万的风投投资,“安小懒青年社区”项目也获得千万市场估值。
在已有的积累上,广州大学力争在系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所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大学众创空间和创客文化建设来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将以创新创业学院的成立为契机,整合包括种子基金、孵化基地在内的架构完备的大学生创业体系,进一步孵化出有特色、有前途的技术、产品和公司。
文化学府、学脉绵延;久久为功、弦歌不绝。办学育人、弘扬大学精神、彰显独特“广大文化”,既是广州大学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也是广州大学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广州大学已经拥有一批以张景中、周福霖、郭柏灵院士,李步云、裴定一、李志山、樊军辉、叶浩生教授等为代表的知名专家学者,并不断邀请国内外具有高度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知名人士和专家为学校建设、学科发展、学生成才出谋献策。未来学校将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上、应用为本、创新为魂”的教育理念,通过“大部门、大学部、大研究院”的组织机构创新,建立人才特区,创建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褔霖实验班”、“景中实验班”、“步云实验班”,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等强有力的措施手段,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和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广大学子浸润于追求学问、寻找真理的大学文化之中,得到受用终生的精神财富。
任重道远,我辈当仁不让;作育英才,斯人乐此不疲。学校将以《广州大学章程》为中心,构建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通过挖掘区域和本校文化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培育制度文化,繁荣学术文化,提倡服务文化,提升学校软实力,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广大教师作为中坚力量,既要爱岗敬业,立德树人;更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职责,为建设宽松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文化贡献力量。学校各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队伍也将强化行政机构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服务文化,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的服务支撑。
勇立潮头开新篇,砥砺奋进创辉煌。在国家社会进步发展的光明预期下,在十余年成功实践所获真知灼见的指引下,广州大学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广州建设世界先进城市战略,深度融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进发展,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朝着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迈步前行!未来,我们将培养出具有自由心性、健全人格、正义视野和关怀品格的高素质人才!未来,我们将在推进科学管理、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收获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累累硕果!
欢迎广大考生加入“广大”这个大家庭,成为我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