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李同学的情况,王相兰建议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高考前的紧张是正常而且必要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能力水平的展现,有利于各种作业成绩或效率的提升。因此高考前情绪调整的目标不是完全放松,而是适度紧张。
“适度”两个字比较抽象,很难量化,可以理解为使自己有斗志又有效能的程度。有迎接挑战的勇气,敢冲上去战斗,同时有能打胜仗的信心,能静下来运筹。
认知治疗理论认为导致紧张的原因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高考的难度往往还比不上某些模拟考试,不过我们给它附加了很多意义,使它成为了一个巨高难度的任务。
因此,先让高考回归为我们面临的一次普通考试,这次考试分两天举行,上午下午分别考不同的科目。至于考试结果如何,考完再说,都还没考试呢。
缓慢呼吸和肌肉放松可以减轻身体的紧张。人是一个整体,身体紧张是心理紧张的表现,减轻身体紧张就可以降低心理紧张。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缓慢呼吸,就是量化的深呼吸,吸气三秒、呼气三秒共六秒完成一次呼吸,这样呼吸频率就是每分钟10次,低于清醒状态下平均呼吸频率,所以称为缓慢呼吸。
可以每天训练两次,坐姿或睡姿均可,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每次训练4-8分钟。
紧张时可以用这种方式减慢呼吸频率,继而降低心率,然后使自己平静下来。
肌肉放松的原理是让肌肉先绷紧再松弛而达到放松。这里说2个简单方法:考前热身,即用我们运动前的热身活动使肌肉放松;考中放松,即考试中通过简单的颈部、肩部运动,扩胸、伸展等可在座位上完成的动作使肌肉放松。
还有一个小技巧——打哈欠。哈欠结合了深吸呼和全身性肌肉紧张与放松,而且是我们可以主动发动的,几个大哈欠可以使身体更放松,还能使头脑更清醒。
考试前要以作息规律为前提安排时间,复习上安排点轻松看看就有用的内容,比如作文范文等。
每天用1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慢跑或做其他放松性的运动,也有助于减轻紧张。
积极心理暗示就是自己给自己打气,在心里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等。想象一下考试结束后的轻松愉快以及丰富多彩的假日安排,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和舒适,这会提升动力、降低紧张。
在医生指导下,小李同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进行了调整,保证了休息时间,增加了运动,坚持放松训练,他特别发短信告诉医生,近来感觉自己情绪稳定,没有以前那么紧张,正在积极备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