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平行志愿就是指考生同一位置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平行关系,投档实行“分数优先,遵行志愿,一次性投档”的规则。
一、老高考地区平行志愿怎么投档
在老高考地区,平行志愿指采用院校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考生在同一位置所填报的A、B、C……N 个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
首先是分数优先原则。即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排队,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对不同分数考生而言,先投高分考生的档案;只有当排在前面的考生档案投完后,才能依次投考分靠后的考生的档案。
例如:两位考生高考成绩分别为理科600分和理科595分,均填报了某大学的志愿,600分的考生将某大学放在院校志愿顺序的最后一位,595分的考生放在第一位;根据规则,先投600分的考生档案。
其次是遵循志愿原则。某考生填报A、B、C、D……N个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时,首先检索A学校是否投满,未投满,则档案投入A学校;如已投满,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学校……
依此类推,只要填报的学校中,有一个学校未投满,档案即可投向该校。投档过程中,不会因该考生将某个学校填报后面的位置而被“歧视”。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如果所填报的N所学校均不能投进,该考生就会“掉档”,等待征集志愿或参与下一批次录取。
第三是一次投档原则,每位同学每个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甲同学的档案被投到A学校,又被A学校退档,是不能再投到B……N学校,哪怕他的考分比后面这些学校高。因为本轮投档中,他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已经使用,不能“一档多投”。
这一投档方式适用于老高考以院校为主投档的地区,投档时,从高分到低分将适合的考生档案投到高校,投档时不涉及专业志愿(少数单独投档专业除外),呈现形式为考生档案投进了某个高校。至于专业,则由高校在进档后,按事先确定的专业分配规则进行配置。
二、新高考地区平行志愿如何投档
新高考地区平行志愿,即指采用专业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考生在同一位置所填报的A、B、C、D……N个“专业(专业组)+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投档同样遵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时,直接呈现为考生被投进某个院校的某个专业(专业组)。
案例1: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填报A大学的B专业,甲同学在志愿数的最后一个但分高,乙同学填在第一位但分低。结果,甲同学先被投档进该校该专业。
案例2:丙同学填报80个志愿,分别为A大学B专业,A大学C专业,B大学A专业、B大学C专业……投档时,先检索是否符合A大学B专业,如果符合就投进该专业;如果不符合,则继续检索是否符合A大学C专业……只要有一个符合,就会投档成功。投档时,不会因为志愿填在靠后的位置被歧视。
如上海地区,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专业组内设四个专业志愿。本科普通批次设置24个平行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满所有24个志愿,也可只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考生所填的志愿之间为平行关系。24个志愿中,只要有一个符合投档条件就会被投档,呈现形式为投档进某高校某专业组,然后由高校按专业分配原则确定录取专业。
又如浙江地区,以一个院校的一个专业作为志愿单位。按实考人数排名前20%的考生划定一段线,前60%为二段线,前90%为三段线。分三段填报,考生每段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第一段考生先填报志愿,随即投档录取;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志愿,再组织投档录取。依此类推。
投档时,对于院校,不管考生填在第一个,还是第N个位置,一且投到该院校专业,系统显示的志愿均为第一志愿,呈现形式为考生填报的具体院校和专业。
三、防止两个“坑”:高分落榜与高分低录
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有利于保护高分考生利益,但如不注意填报技巧,高分考生容易出现“高分低录”和“高分落榜”两大失误。
高分落榜:考生对自身实力估计过高,高考成绩未能达到填报的所有平行志愿的投档线,根本不会被投档,录取也就无从谈起。
还有一种可能是老高考地区考生虽达到学校投档分,但没有达到所报的专业分数,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依然不能被录取,考生有落选的风险。
案例:甲同学高考成绩在理科全省排名为10000位,但他填报的N个院校投档位次均在10000位以前,则甲同学档案无法投出,造成高分落榜。
还有一种可能,甲同学的档案投到A高校,但他填报的专业为该校的热门专业,甲同学考分不够进入,但该同学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因此,被A高校高校退档,形成高分落榜的另一种情形。
高分低录:一种可能性是,考生对自身实力估计过低,高考成绩大大超过填报所有志愿的投档线,录取学校或专业层次相对偏低。
另一种可能性是,所填报的几个院校或专业(专业组)次序不合理。将低分录取的志愿填在靠前的位置,本可被层次更高的院校或专业录取,结果,录取的院校或专业层次偏低。
案例:乙同学高考成绩为文科全省排名5000位,但他填报的学校(或专业)录取位次在7000~ 12000位之间,则该同学落入事实上的“高分低录”坑中。
还有一种可能,结合学校和专业综合考虑,乙同学应该被录取位次在6000位左右学校(或专业)录取,但他将录取位次在12000位左右的学校(专业),放在6000位左右的学校(专业)前,结果,按照“遵循志愿”规则,该同学档案被投到低位次院校(专业),形成了“高分低录”的事实。